中华传播通讯社河北讯(记者 王中保)近年来,“无门槛0元学剪辑”类骗局频发,尤其针对中老年群体和求职心切人群,造成严重财产损失。诈骗分子通过精心设计的套路,以“轻松月入过万”为诱饵,一步步诱导受害者入套。本文将剖析常见诈骗手法、典型案件及关键防范措施,帮助公众识破陷阱,守护财产安全。
一、诈骗套路:层层设陷,步步为营
免费课程引流:骗子通过电话、直播或广告宣称“0元学剪辑”,吸引用户加入社群。一旦入群,便以“限时优惠”或“官方合作”等话术,推销高价课程。例如,受害者支付小额费用获取免费课程后,个人信息被精准锁定,成为后续诈骗目标。
虚假承诺陷阱:承诺“包涨粉”“月入过万”或赠送“精准粉丝”,实则提供僵尸粉,无法产生实际收益。骗子利用受害者急于变现的心理,伪造成功案例,营造虚假繁荣景象。
分期付款圈套:以“招转培”模式诱导求职者分期支付培训费,但课程内容多为网络拼凑的劣质资源。结课后,机构常以各种理由拒绝退款或直接失联,导致受害者背负债务。
伪造身份伪装:冒充“金牌讲师”或平台官方人员,通过群托制造报名假象。例如,诈骗团伙在直播间展示伪造的“抖音官方合作证书”,骗取信任后实施收割。
二、典型案例:触目惊心的真实教训
上海直播授课诈骗案:2024年,上海警方侦破一起涉案金额超千万元的骗局,20名犯罪嫌疑人落网。诈骗团伙以“直播授课”为幌子,承诺高收益剪辑培训,受害者多为中老年人,最终血本无归。
昆明禄劝县案件:2024年,当地一名王女士被“短视频带货轻松赚钱”广告吸引,缴纳2997元报名费和3600元推广费。骗子伪造“金牌讲师”身份,谎称“账号需包装”,诱骗其追加2万元费用。幸得家人警觉报警,才避免更大损失。
三、防范措施:筑牢防骗防火墙
核实资质,拒绝轻信:正规平台不会主动电话推销课程。查询机构是否具备教育资质,警惕“官方合作”等模糊说辞,可通过工商注册信息核验企业真实性。
保留证据,及时止损:签订合同时明确退款条款,保存聊天记录、转账凭证及课程资料。一旦发现异常,立即停止付款。
报警投诉,依法维权:遭遇诈骗后,第一时间向当地警方报案,或通过消费者协会(12315)投诉。公安机关的“净网”专项行动已加强对此类犯罪的打击力度。
此类骗局利用信息差和人性弱点,但公众只需保持警惕、强化防范,便能有效规避风险。记住:天上不会掉馅饼,任何“零成本高回报”的承诺都需三思而后行。
编审:张兆伟









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