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承非遗文化 奏响青春鼓韵 ——宣化区四方台中心小学深入开展“王河湾挎鼓”课后服务活动

中华传播 中华文化评论11,606字数 651阅读2分10秒阅读模式

中华传播通讯社河北讯(记者 穆春清)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,宣化区四方台中心小学将省级非遗项目“王河湾挎鼓”引入课后服务课堂,通过系统教学、趣味实践,让传统鼓乐在校园焕发新生,培养了一批批“小小传承人”。
传承非遗文化 奏响青春鼓韵  ——宣化区四方台中心小学深入开展“王河湾挎鼓”课后服务活动-图片1王河湾挎鼓起源于1875年,是一种流传于宣化区春光乡王河湾村及周边地区的民间艺术。它以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浓郁的乡土气息,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。2009年,王河湾挎鼓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成为当地重要的文化名片。同年六月,经过文化局、教育局等部门研究协商努力,在四方台中心小学建立了王河湾挎鼓传承基地,正式将王河湾挎鼓这一家乡文化引进校园,同年12月我校确定为青少年文化活动基地。

传承非遗文化 奏响青春鼓韵  ——宣化区四方台中心小学深入开展“王河湾挎鼓”课后服务活动-图片2

聘请武强老师担任校外辅导员,开设“非遗挎鼓社团”,将传统技艺转化为适合青少年的校本课程。学校专门编写图文并茂的《四方鼓韵》,让非遗学习更贴近学生。

传承非遗文化 奏响青春鼓韵  ——宣化区四方台中心小学深入开展“王河湾挎鼓”课后服务活动-图片3

几年来我校以“弘扬传统文化,提升人文素养”为理念,通过家乡文化进课堂,文化艺人传鼓艺,课题研究挖内涵,让王河湾挎鼓正红红火火的在我校传承着。
每周四下午的课后服务时间,校园里总会响起激昂的鼓声。学生们斜背挎鼓,手中的鼓槌随着鼓点的节奏上下翻飞。起鼓时,鼓声由缓至急,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,瞬间点燃了现场的气氛。他们时而变换队形,时而多人对打,鼓声与脚步声交织在一起,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。

传承非遗文化 奏响青春鼓韵  ——宣化区四方台中心小学深入开展“王河湾挎鼓”课后服务活动-图片4

宣化区四方台中心小学以课后服务为纽带,让非遗文化扎根校园。在这里,每一次鼓槌的起落,都是对传统的致敬;每一声铿锵的节奏,都在书写传承的未来。

编审:张兆伟

 
中华传播
  • 本文由 中华传播 发表于 2025-04-3011:04:46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icxa.cn/wenhua/2025/04/30/4329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