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百场活动点燃全城!广州科技活动周上演“全民总动员”

中华传播 数字科技评论4,399字数 3069阅读10分13秒阅读模式

中华传播通讯社广东讯(记者 张兆伟 陆丽萍)一场全民参与的科技盛宴,正在广州上演。
脑电波操控的“隔空鼠标”,让残障人士的美好希望跃动在屏幕之上;元宇宙+AR穿越虚实边界,让观众率先领略全运风景;钟南山院士团队以漫画形式,揭开呼吸健康的科学奥秘;超算广州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让市民零距离触摸磅礴算力……
5月24日,2025年广州科技活动周(下称“活动周”)开幕式在广州市第一中学(高中部)礼堂举行。由此,持续至本月31日的活动周,以“矢志创新发展 建设科技强国”为主题火热开启。其间,广州全市将开展近400场科技体验和科学普及活动。
在新修订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》实施首年,这场盛会是广州坚持“科创+科普”两翼齐飞的现实图景。通过组织活动周开幕式、第九届广州科学嘉年华、广州科技开放日等群众性活动,活动周折射出广州提升公民科学素质、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探索历程。

四百场活动点燃全城!广州科技活动周上演“全民总动员”-图片1

活动海报
名家风范:院士专家引领“榜样矩阵”
开幕式现场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广州国家实验室主任钟南山的身影出现在开幕式的大屏幕上,通过云端连线为市民带来了一堂生动的科普课。
“流感和新冠的症状是类似的,新冠感染的刀片嗓的症状更明显一些。”钟南山表示,“特别要注意有基础病的人群和老人,若不及时用特效药,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并发症,最终危及生命安全。所有的药物都需要在症状出现的3-5天内启动,以实现早期干预。”
由广州实验室联合生物岛实验室、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、广东省呼吸与健康学会、钟南山科普工作室发起制作的《南山呼吸健康科普系列漫画》随后发布。这本读物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漫画形式,将呼吸健康知识转化为高质量科普作品,立体呈现了高端科技资源科普化的创新成果,鼓励青少年主动学习科学知识、培养创新志趣。
舞台上,琶洲实验室常务副主任、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李远清则带来了登陆过央视“科技春晚”的炫酷产品,展示了如何用脑机AI鼠标书写“未来”。只见其团队成员头戴传感器,“隔空”操控屏幕上的光标完成绘图。“这项技术将帮助残障人士重获生活自主权。”李远清话音未落,台下已是一片惊叹。从脑电波捕捉到人工智能算法的实时解析,这项“科幻级”技术的展示,让观众看到了科技的温度。
院士专家的现场示范,是科学精神的最佳传承。
除了钟南山团队用漫画打破知识壁垒,李远清教授以技术赋能弱势群体外,由赵宇亮院士领衔,多位科技人才、科普大咖和学校师生共同讲述科技故事,为广州科技活动周送上视频祝福;现场展区中,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案例与顶尖科学家的成就交相辉映……
一系列精彩的环节全方位弘扬了追求真理、不断挑战和探究未知的科学家精神,展示了科技工作者热心科普、报国为民的风范,构建起广州“顶尖科学家引领、中坚力量支撑、新生代接力”的榜样矩阵。城市的创新基因已悄然播种。

四百场活动点燃全城!广州科技活动周上演“全民总动员”-图片2

开幕式现场
全运风采:嘉年华率先呈现赛场硬科技
如果说开幕式是活动周的序曲,那么第九届广州科学嘉年华(下称“嘉年华”),则是高潮迭起的华章。
5月24日至25日,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园变身科技乐园。于此举行的嘉年华面向广大市民开放。本届嘉年华参与单位数量首次突破百家,创历届新高。现场设有两大科普讲座、五大主题互动展区、“以书换书”科普图书漂流角等项目。
今年是广州的“全运年”。五大展区中,由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全运会科技工作专班办公室策划的“科技全运”专区备受关注。数字人、机器狗、降温涂料、自动驾驶等应用于全运赛场的新科技齐齐亮相,让市民群众先睹为快。
“六足导盲机器人在展区中展现惊人适应性,其搭载的AI环境感知系统,能识别多种常见障碍物并实时调整路径,可提升视觉障碍人士自主出行的安全感。”上海交通大学杨利民老师介绍,这款产品将应用于全运会,在机场、高铁站、运动场馆等多场景,实现盲人出行的智能化服务。夥伴科技的无障碍服务机器人通过厘米级无轨导航、实时手语翻译、多语言讲解等功能,带给残障人士独立出行的丰富体验。
此外,在智慧服务体验方面,入选2025年福布斯中国TOP50榜单的趣丸科技展示了24小时在线的AI数字人,广电运通AR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可体验数币兑换……;在智能安防方面,戬神科技的安防无人车无人机、广州供电局的“空-地-隧”一体化线路无人巡检机器狗打造空地协同的‘全域智防’体系”;在应急救援方面,杰创智能科技展现了国内首创电磁动力新型非致命安防产品,例如电磁网捕器、飞天狗等……
推动“科技全运”火爆出圈的同时,嘉年华还结合广州构筑“12218”现代化产业体系等战略目标,推出了多项展示内容——
“创新赋能 产业升级”展区,广东省物联网科普教育基地带来的富氢水,引来众多观众品尝;“阳光成长 科技守护”展区,广州市地震局的专家手把手教会青少年科学绑绳结,掌握特殊情况下的脱身技巧;“智趣科程 少年逐梦”展区,一款体视显微镜可以将蔬菜叶连续放大至60倍,逐步打开的微观世界引人入胜;“绿美广州 智启新程”展区,距今8亿年的一块震旦纪叠层石,让人们目睹了地质的神奇。
这些科学知识正以直观、有趣的方式走进大众视野,点燃了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对科技创新的热情与向往。当市民惊叹于花样迭出、各具风采的酷炫成果,也见证了广州以科技为支点,撬动产业升级与民生改善的决心。
城市风貌:近400场活动贯穿全时与全域
科技活动周的魅力,不止在于尖端成果的集中亮相,更在于它如毛细血管般渗透至城市的角角落落。
5月24日是广州科技开放日。全市120多家科研院所、高等学校、科技企业等单位当天集中面向公众开放。
白天,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迎来了一批中学生参观团。“原来天气预报、药物研发都靠这些‘大家伙’!”一名学生看着“天河”系列超算机组感叹。同日,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里,市民观摩病毒研究的“最强大脑”,他们可透过显微镜观察样本并聆听科研人员讲解。市民群众们藉此获得了零距离触摸硬核科技的难得机会。
夜间,“广州科学之夜”打开了别有洞天的奇幻之旅。数字文化互动体验科普基地在光影变化中奇妙无穷,观众通过裸眼3D、全景LED、全息影院等数字科技“漫步”星际;广州动物园、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、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等单位的夜观活动上,孩子们手持荧光灯,在专家指引下打开新奇的科普体验视角,科学与自然的交融在此刻悄然发生。
“在新《科普法》实施首年,市科技局按照科技部、中央宣传部、中国科协三部门联合发文工作部署,牵头制定方案,动员市、区各有关部门在活动周期间积极开展各类群众性科技实践活动。”广州市科技局党组成员、副局长吴汉荣介绍。
具体来看,这些特色科普活动具备领域覆盖广泛、受众精准细分、重视互动体验三大特点。
众多对外开放单位涵盖了自然科学、生命科学、人工智能、健康医疗、应急安全等领域,科普活动既有高端科研平台的开放展示,也有防震减灾宣传、燃气安全使用宣教等注重生活实用性的活动;各单位活动针对不同群体,针对性地设计活动形式和内容,如儿童活动专场通过组织科幻绘画、科普小演说家、创意发明等科技教育项目,面向亲子家庭开展手工DIY制作、户外自然导赏等合作型活动等;相关单位还积极打造立体化科普场景和沉浸式互动模式,让青少年体验“考古专家”“非遗工匠”“小小飞行员”等职业角色。
当夜幕下的广州塔身,披上流光溢彩的活动周标语,与珠江上的粼粼波光交相辉映,政府、企业、科研机构与社会力量的共治共享的“大科普”格局跃然珠江两岸。
高端实验室向公众敞开,科普活动深入社区乡村,青少年在互动中爱上科学……广州正在用行动证明: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“两翼齐飞”,必将托起城市的未来。
编审:梓艺

 
中华传播
  • 本文由 中华传播 发表于 2025-05-2423:11:45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icxa.cn/shuzi/2025/05/24/4528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