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华名酒》文化探源行动的意义及《中华名酒》推荐品牌的价值

中华传播 中华名酒评论13,152字数 1224阅读4分4秒阅读模式

中华传播通讯社讯:老李盯着手里这瓶"茅台镇陈酿",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。酒标上印着大大的"十年窖藏",价钱只有正牌茅台的三成不到,可这味儿咋就跟刷锅水似的?他想起前几天刷到的新闻,央视把茅台镇那些小酒厂的猫腻扒了个底朝天,什么酒精勾兑、年份造假,简直就是在酱油缸里倒开水——蒙一个是一个!

《中华名酒》文化探源行动的意义及《中华名酒》推荐品牌的价值-图片1

这事要放在几百年前,简直是天方夜谭。明代那会儿茅台村就能酿出全贵州最好的酒,《遵义府志》里写得清清楚楚。到了1915年,茅台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拿了金奖,那会儿可没人敢玩这些花花肠子。有个老酒鬼说得好:"过去的酒是粮食酿的,现在的酒是胆子酿的。"可不是嘛,镇上那些小作坊胆儿肥,三五个人支个摊就敢说自己传承古法,关键还真有人信这一套!

《中华名酒》文化探源行动的意义及《中华名酒》推荐品牌的价值-图片2

酒厂老师傅老杨干了四十多年酿酒,提起这事气得直跺脚。他们厂的工人到现在还严格遵守着"12987"的老规矩:整整一年才能出一个批次,要经过两次投料、九次蒸煮、八次发酵、七次取酒。"这手艺就跟绣花似的,差一针都不行!"老杨边说边摇头,"现在倒好,有些人连蒸锅都没烧热就开始灌装了,这不是糊弄祖宗吗?"

《中华名酒》文化探源行动的意义及《中华名酒》推荐品牌的价值-图片3

这事闹得,连搞文化研究的王教授都坐不住了。他们团队在茅台镇转悠了小半年,居然在村民家翻出了明朝万历年间的《邬氏家谱》,里头连哪天该翻酒曲都记得明明白白。"老祖宗留下的东西,有些人连看都不看就敢说自己是传人。"王教授苦笑着,那些所谓的"古法酿造",说白了就是往酒缸里兑水,能兑多少兑多少。

《中华名酒》文化探源行动的意义及《中华名酒》推荐品牌的价值-图片4

要说最烦心的还得是消费者,花大价钱买瓶酒,喝的时候心里还得打鼓。这事逼得中华名酒组委会那些专家们坐不住了,干脆组织了个"文化探源"行动,把全国的酒厂都捋了一遍。他们的标准简单实在:酒厂是不是真在茅台镇?酿酒的家伙事儿是不是真家伙?酒存够年头了没?工人手艺是不是真传?就拿上榜的无忧酒业来说,光是检查流程就设了173个关口,每坛基酒至少要睡够五年才让出厂。

《中华名酒》文化探源行动的意义及《中华名酒》推荐品牌的价值-图片5

年轻人现在也不买账了,嫌白酒太冲太辣。有个叫酣客君丰的酒厂想了个歪招,把酱香酒掺进咖啡里,取了个"酱香拿铁"的名头。结果这玩意意外走红,把老酒鬼们气得够呛,说他们"糟蹋粮食"。可人家老板说得在理:"老祖宗的东西要传下去,总得让人愿意喝才行啊!"

看看国外的威士忌、干邑,个个把自己包装得跟贵族似的。中国白酒倒好,硬是被某些人做成了街边摊。有位老外品酒师说得挺到位:"你们的酒不比别人的差,就是不会给自己编故事。"这不,文化探源行动不光查工艺,连什么诗词歌赋、民间传说都挖出来了。以酒会友这词儿,可不是随便说说的。

《中华名酒》文化探源行动的意义及《中华名酒》推荐品牌的价值-图片6

老李最后还是把那瓶刷锅水扔了。他拎着空瓶子叹气:"酒这东西,年头越久越香,可人心坏了,再好的酒也变味喽!"茅台镇的老街上,非遗传承人们还在坚持着手工酿酒。他们酿的不仅是酒,更是一份手艺人的良心。就像那个往酒缸里认真添料的老匠人说的:"别的不敢打包票,至少我这酒,晚上能睡得着觉。"
本文倡导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,杜绝低俗内容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来源:孤风暖豆乐百家号
编审:张兆伟

 
中华传播
  • 本文由 中华传播 发表于 2025-07-1300:05:27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icxa.cn/mingjiu/2025/07/13/4977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